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news.winshang.com/html/062/9893.html"
名字文藝范 既現湖南美,也是自嘲 大多數人聽到漁芙南這個名字,以為Ta是一家走小清新路線的咖啡館。而事實上,漁芙南是一家湘菜館。 創立于2015年,漁芙南是左太明和幾個湖南小伙一起開的。一開始,他們并不是要開一家餐廳,而是想著開一家魚粉店(魚粉是用各種魚做的小食)。但考慮到類似這樣的店過于快餐化,對選址的要求很高,要熱鬧、要有人流量才能保證收入,所以后來沒有實施。 問起左太明為何起這個如此文藝的名字,他的解釋也是文青氣十足:湖南江河眾多,當地人常食魚,善烹魚,故取漁。湖南素有芙蓉國的稱號,而衡陽又在湖南之南,即芙南。湖南,在當地話中讀作funan,也算是俏皮的自嘲。 只做地道味兒 做不改良的衡陽菜 外地人對湘菜的第一印象,就是一個辣字。這就好比外地人聽湖南話,都是一個口音。但是對于湖南人來說,不僅說話有不同方言,做菜也有地方口味。 北京的湘菜館并不少,但沒有一家是以魚粉為特色的,也沒有人專做湖南衡陽菜。不僅如此,很多菜館都兼營川湘,甚至還有粵菜。左太明表示,自己北漂七年,一直沒有吃到過正宗的衡陽美食。漁芙南的創立,就是因為想念家鄉的味道。 漁芙南的菜品不算豐富,剁椒魚頭、黃燜黃辣丁……看上去和別家湘菜館沒什麼區別,左太明也沒有打算追趕餐飲業的潮流做創意菜、融合菜。 不過,為了保持地道的家鄉味,他不僅從家鄉衡陽空運了不少食材,還從家里空運了兩位衡陽大廚。身體力行去詮釋衡陽人用衡陽菜,做出衡陽味。 用左太明的話說,這里沒有創意,只是地道。 設計因地制宜 簡練,成就回味無窮的驚艷 從創立伊始,漁芙南都積攢了很高的人氣。最近,店面搬遷到了白塔寺邊的宮門口頭條,規模也從之前65平的小閣樓升級成為400多平的大店。 新店由一座9戶人家組成的大雜院改造而來,各戶出于自身采光通風的需要,在原建筑上開有尺度、高低互不統一的窗戶。漁芙南原封不動將其保留下來,只做了形狀上的細微調整。同時,也吸取原來各墻面開窗形式不一的特點,通過門窗尺度和位置的整體重組,以白墻、黑色包邊為材料語言創作出富于構成感的抽象立面,成為胡同里的一道醒目風景。 新店延續了老店的極簡主義,整個空間里只有黑、白、灰及一點點象征性的淺粉色,幾乎沒有過多的陳設,只有黑色的線條貫穿始終。走進店內,你會發現這家館子的種種特別之處。木質頂板、石材地面、錯落有致的方窗,門店無不透露出一種簡約素雅的氣質。 此外,漁芙南還匠心獨運地設計了一套視覺系統,所有的Logo和菜單上的文字都化成了魚頭形狀的三角,別具一格的有趣;室外露臺提供了一個充分享受綠植、空氣和天光的機會,透過側墻的鏤空磚還可窺見城區一隅。看似冷淡的餐廳風格,卻恰到好處地包容了湘菜的熱情火辣,為顧客營造了多元的感官體驗。 如今,人們對餐館的要求,除了好吃的食物,也講求環境的顏值,這樣不僅養眼,還便于拍照在社交網站上分享。從這一點來說,漁芙南就滿足了食客們的更多需求。空間,也成為漁芙南的附加價值。 未來的餐飲競爭不單是某一方面的高下之別,而是團隊、產品、氛圍、定位等全方位形成的品牌理念的競爭,更是思維觀念的競爭。因此,當你有餐飲創業方面的念頭,首先應該拋開固有的思維定勢。比如,湘菜館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火紅嘈雜……
關鍵字標籤:店面設計
|